时间:2025-04-14
您是否想过,一堂英语课可以同时穿越到家乡安徽的各个地方,触摸春日宏村的油菜花海、欣赏夏日巢湖的夕阳、感受秋日皖南的落羽杉、领略冬日黄山的雪景?
没错,合肥高新区常青学校实验部的王燕老师打破学科边界,以英语为舟,载着孩子们在安徽四季长河中畅游!这不仅是语言学习的突破,更是一场融合地理探秘、音乐律动与研学实践的多维文化盛宴。
在“新课标”倡导的“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理念下,本次公开课以“家乡安徽四季之美”为主线,构建三大育人维度:
1.语言能力: 在真实情境中掌握季节词汇与表达,如“go on a picnic in Hongcun Village”,“pick pears in Dangshan”;
2.思维品质: 以“研学策划师”角色驱动问题解决,提升逻辑分析与创意表达能力。
3.文化品格: 以“发现家乡四季之美”为主线,引导学生用英语诠释家乡之美,在语言实践中深化文化认同,培育家国情怀,传承“皖美”地域文化基因。
这节课以“发现安徽四季之美”为脉络,突破传统语言教学模式,打造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的创新课堂。
1.学科融合: 将英语与地理、美术、音乐、实践活动进行巧妙的融合。
2.感官联动: 通过实景图片、实景视频、地图模型调动视觉、听觉等感官,让抽象的季节概念“活”起来。
3.家乡情怀: 以家乡安徽黄山、天柱山、巢湖等真实景点为背景,引导学生在英语交流中增强家乡文化自信。
Step 1: 感受安徽四季之美——唤醒记忆,激活旧知
以安徽四季不同景点的美景视频导入,紧接着展示宏村春景、巢湖夏日、皖南秋韵、黄山冬雪的实景图,将本课词汇与家乡风景无缝链接。接着让学生自由谈论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和原因。
Q: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A: I like summer best.
Because the sunset is very beautiful. I often go to Chaohu Lake with my family.
Step 2: 讨论安徽四季活动——趣味学新知,玩转核心句型
核心任务:学生以春、夏、秋、冬四组形式,化身“四季代言人”,用英语讨论家乡特殊活动。
1.情境引入:Mike、Binbin、Cheng Jie和Zhang Peng四位课本人物“现身”安徽,分享最爱的季节及理由。例如:
▲Zhang Peng likes summer best! Because he can go swimming in Chaohu Lake!”(巢湖夏日畅游)
▲Cheng Jia likes autumn best. Because she can pick pears in Dangshan!”(砀山秋日摘梨)
2.词汇突破:通过互动竞猜学习关键动词短语。例如:
▲Spring: go on a picnic(春日野餐)→ 搭配宏村油菜花田实景
▲Winter: make a snowman(堆雪人)→ 结合黄山冬雪实景
Step 3 策划安徽四季研学游——小组共创,实践出真知
任务升级:春、夏、秋、冬四组,化身“研学策划师”,设计安徽四季特色行程。
应用实践:四组讨论不同季节推荐地点+特殊活动。例如:
▲Team Spring: Hongcun Village-Fly kites / See rapeseed blossoms.
▲Team Winter: Tianzhu Mountain-Go skiing / Make a snowman.
迁移创新:四组分别分工合作,制作研学游推荐海报并上台展示介绍成果。
这堂课不仅是一节英语课,更是一场关于家乡的深度研学。当孩子们用英语自豪地说出“My favourite season in Anhui is...”,语言学习便与生活体验产生了最美的共鸣。这样的课堂,你心动了吗?
课后评课时,老师们对王老师这节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比如,谢老师给出了三个关键词:流畅、务实、高效。整节课目标清晰、层层递进,每个孩子都有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付雪娇副校长从学生个性化关注、英语活动观运用、信息化技术利用、小组合作和跨文化元素五个方面给出了高度评价和专业指导。许友科校长用四个“度”——融合度、参与度、运用度、情感度进行了精彩点评并展开专业论述,让老师们对跨学科融合课型有了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教育,是带孩子们发现世界,更是在母语文化中找到走向世界的支点;是带孩子们走遍世界的山川湖海,更是教会他们读懂脚下土地的诗意与温度。合肥高新区常青学校的老师们将继续深耕教学、钻研创新,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原稿 | 王燕
图片 | 信宣组
一审 | 付雪娇
二审 | 许礼照
三审 | 许友科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