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07
从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出发,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探索运动对身体的影响,10月下旬,合肥高新区常青学校实验部数学组的张晓晓老师在校室内体育馆为四年级一班的孩子们带来了一节特别的数学跨学科融合课——《运动与身体变化》。
为了最大限度地展现课堂,张老师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活动,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学生在实际情境和真实问题中,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感悟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体育、数学与科学、数学与音乐学科的联系,积累活动经验,感悟思想方法,形成和发展数据意识,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素养。
在展示课的前期,张老师和数学组的老师们进行深入教研,请教专业的体育老师,做足课前准备:提前教会学生测量脉搏,找不到的可以在脖子处找脉搏,确保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对学生进行任务分配,四名组长使用智能手表,管理组内其他成员记录数据;使用计算器算平均数,对比人工和智能设备的区别。
为增加课堂效果,本节课教学地点选择在体育馆,课前导入热身运动调动所有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所有学生动起来。结合热身运动,学生提出相关数学问题,根据提出的多个问题小组合作开展数学活动。
▲课前热身运动
PART 01
活动一:初步实验(探究运动对脉搏的影响)
在活动一中,张老师让孩子们分三次测出自己在运动前、高抬腿运动后、休息2分钟后的1分钟脉搏跳动次数。这节综合实践课注重活动的多样性和挑战性,伴随着音乐高抬腿,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随后在小组活动中,张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平均数等相关知识和方法,探索运动前后脉搏跳动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受探索数学规律的一般过程,积累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观念,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运动后的孩子们在自测脉搏数
▲小组讨论记录数据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记录的数据
PART 02
活动二:拓展实验(强度不同运动对脉搏的影响)
活动一探究学习后,进入活动二的进一步深入探究。学生这时已经很好地掌握了记录方法,并能够快速有序地完成实验并收集实验数据。
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随着音乐绕过听课老师,在体育馆内慢跑1分钟后有序地回到自己原来的位置。随后,随着英文歌曲开合跳1分钟,按照活动1的实验方法收集实验数据。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张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计算、观察、展示、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并发现由运动而引起的脉搏变化,体会不同运动强度与脉搏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感受有理有据地思考以及有条理地表达的过程,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
整个过程都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分工明确、配合默契、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呈现实验数据,启发学生应用平均数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公开课后,所有听课老师给予张老师的很高的评价:“动感十足,身临其境,学以致用”。许校和付校也分别给出了专业的指导,让老师们收获满满,激发创新思维与教学方法。
最后,许校就跨学科融合课、新课改和三新做了拓展,用六个“融”——融合、融洽、融通、融炼、融入、融创进行精彩点评并展开论述,让老师们拓宽了知识视野,深化了对融合课程的理解。
学科融合化成长,综合实践提素养,常青学校的老师们会继续深化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将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供稿 | 实验部
图片 | 信宣组
一审 | 付雪娇
二审 | 许礼照
三审 | 许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