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2
3月20日,合肥高新常青学校在付雪娇副校长的主持下,召开了一次专门针对校园欺凌的主题会议。此次会议汇聚了各班级班主任、生活老师以及校车司机,大家共同了解校园欺凌的含义并探讨如何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问题。
下午,常青心理老师也特别为八年级学生开设了一堂以“拒绝霸凌,年少无‘欺’”为主题的课程,通过mini心理剧的形式,教育学生正确识别校园欺凌及其危害,并学会如何防范和应对这一现象。
在校园中,不是只有极端恶性的暴力才叫欺凌,校园欺凌指的是校园内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多次主观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以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身体、财产或者精神损害等行为。
校园欺凌种类包括人身欺凌(踢打、推拉、冲撞、绊倒等),言语欺凌(辱骂、嘲笑、起侮辱性的绰号、传闲话等),财产欺凌(故意损毁他人的衣物、文具或者讨要财物等),社交欺凌(小团体孤立排挤他人),性欺凌(与性相关的欺凌行为),网络欺凌(在网上散播负面信息等)。
校园欺凌一直是困扰学校教育管理的难题,它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还会破坏校园的和谐氛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9年公布的144个国家的相关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平均每3个学生便有1个遭遇过校园欺凌,而只有21%的校园欺凌事件会报告给老师或学校。
这样的结果一方面跟被欺凌者的羞耻感有关系,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孩子对于老师的一种不信任?毕竟很多欺凌最开始都被忽视为轻微的日常摩擦,在其逐步升级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错过了太多次干预和介入的机会,最终被欺凌者求助无门,便形成了习得性无助。
付校长在会议开始就强调了校园欺凌的严重性,她指出,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圣地,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不应被容忍,而作为教师要提高对校园欺凌的认知和重视度。毕竟当伤害已经发生,孩子因此而遭受的焦虑、抑郁、厌学、自伤危机是很难抹除的,所以预防异常重要。她要求常青教师要做有心人,要提高洞察力,善于观察孩子的状态,多角度、多方面地了解学生的生活与学习。
各班级要召开一次防欺凌的主题班会,带领学生讨论人的多元性,接受差异性,学会欣赏每个TA独特的价值。
当教师收到孩子的问题反馈时,要严肃对待,对TA选择及时反馈信息先表示赞同肯定。面对受伤的孩子,要先接受TA的悲伤难过情绪,共情TA的感受,然后告诉孩子被欺负,被欺凌不是TA的问题,不是TA的错,任何霸凌行为都是不被允许的,老师会跟TA一起应对对方不合理、不恰当的行为。
付校长特别提醒老师,对于已经受伤的孩子,作为教师不能“恨其不争”,简单粗暴地“劝其勇敢”,这种“苛责”的方式很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此外,教师要言行一致,对孩子开展见缝插针的教育,不能因学生成绩、性格、爱好、家庭背景等对其区别对待。比如,我们课堂上对孩子说要平等待人,如若实际上日常生活中我们对成绩优秀的孩子有偏袒,这些言行不一致的行为也会降低孩子对我们的信任感。
有时候对被欺凌者造成伤害的除了欺凌者的行为,还有旁观者的无视与冷漠。
作为教师,我们要鼓励孩子们做个积极的旁观者,首先拒绝参加欺凌行为,比如听到闲话或者谣言时,不轻易参与传播,当看到被欺凌者在默默哭泣的时候,主动上前给个拥抱等。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在下午的心理课上,心理老师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让学生们在互动中深刻理解校园欺凌的危害。
学生们在mini心理剧的角色扮演中体验到了被欺凌的痛苦,也学会了如何在遭遇欺凌时保护自己和他人。这种情景模拟的方式,不仅让学生们认识到校园欺凌的严重性,更激发了他们反对欺凌、维护正义的决心。
此外,学校还计划将反校园欺凌教育纳入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定期的主题班会、墙报制作、演讲比赛等形式,持续提高学子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同理心。学校也鼓励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关注和支持孩子的成长。
通过这次主题会议和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但提升了全体教职工对校园欺凌问题的敏感性和处理能力,更体现了合肥高新常青学校对学子全面发展的关怀和对教育环境的严格要求,学校也将继续致力于打造一个更加安全、友爱的校园环境,让每一位常青学子都能在这里安心学习,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