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20
中国是一个诗乐的国度,中国文化的核心在礼乐。其中,乐即包含了诗,可谓诗礼乐。《论语·泰伯第八》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可见诗礼乐的重要性。
诗在兴发人之志意,培养人格,这是育人的开始。
礼在节制人情,以礼立身行事,这是在社会立足做事的基础。
乐在深刻感动人心,进而善导民心,移风易俗。《孝经》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乐是完成教化的体现。
▲二年级学生诗乐课
现代的传统人文经典教育,也是要回归诗礼乐的教育。通过这样的人文经典教育,兴发学生的志意,端正学生的人格品行,导人向善。
经典的基础是文言的启蒙入门。初步是解决识字,从汉字思维的培养开始,进而通背主要经典。启蒙入门最重要的莫过于学会读古书,读懂古人的思维、思想、见识、智慧。这是开蒙的重心。
▲赵光才老师的《说文解字》课
读古书,就是读文言文诗歌文章典籍。读懂古书,这就要具备相关的天文地理历史、典故名物、诗词对联、声韵音律的通识基础。
古人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首先不是分科去解决,他们将以上内容综合写成歌诀、韵文、骈文,经典作品有《三字经》、《幼学歌》、《五字鉴》、《声律启蒙》等。从古代直到清末民初所有的启蒙教材几乎无例外是整齐押韵的。这种整齐押韵的教材,容易诵读,容易记忆。
如: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这是《三字经》关于历史的歌诀韵文。
如: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这是《声律启蒙》关于平声韵的属对骈文。
《声律启蒙》是一本讲究音律之美的经典佳作。它以诗的语言绘声包罗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皿等万象,有助于扩充词汇量 ,熟悉韵部,学会对仗,了解典故等等,使我们的语言更为典雅,能为我们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为了更好的读懂古书,古人有两种重要的训练,一是属对(即对对子,或称对联),二是作诗。本篇重点要阐述的就是从属对到作诗是如何入门的。
属对是作文的开始。
属对,俗称对对子,又名对课。通中国古代基础教育当中的文言训练就在属对教学当中。
蔡元培在《我在教育界的经验》中作过具体介绍:
对课与现在的造句法相近。约由一字到四字,先生出上联,学生想出下联来。不但名词对名词,静词要对静词,动词要对动词,而且每一种词里又要取其品性相近的。例如先生出一“山”字是名词,就要用“海”字或“水”字来对他;因为都是地理的名词。又如出“桃红”二字就要用“柳绿”或“薇紫”等词来对他;第一字都用植物的名词,第二字都用颜色的静词,别的可以类推。这一种功课,不但是作文的开始,也是作诗的基础。
属对是作诗的开始。
学诗之前,先学属对,为什么?
作诗需要认识格律,认识格律就要先了解平仄,掌握平仄,这是学诗的第一关。通过属对掌握平仄,这是古代学童掌握平仄的不二法门。
属对,这是训练诗的语感。
要清楚分辨每个常用字的平仄。上联末字要仄声,下联末字要平声。上联要把音压下去,下联要把韵挑起来。这是对联的最基本要求。而且节奏点上也要平则相对。
属对可以强化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国文化强调阴阳变化,阴阳一体,阴阳互生,阴阳相交,化生万物,属对上下句相对,形成一对对阴阳物象,从中可以强化这种阴阳思维的文化基因。
学诗分三层级。
一是理解背诵,这是基础。有一句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二是生活用诗:在生活日用中嵌入古诗元素,如作文、演讲、谈话中,将人与诗融为一体,使自己的人生与诗里精神接通。
三是自己写诗:用古人作诗之法,表现自己的人生。
诗的本质是什么?
诗者,志也,志之所之也。在心爲志。發言爲詩。
——《说文解字》
诗者,持也,持人情性。
——《文心雕龙·明诗》
何谓人情?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弗学而能。
——《礼记》
世间万物,皆可生情。情之所现,感而通之,下笔为文,即是诗。
诗能帮人宣泄情感,能使人把持住情感,最终使人归于中正。所以说:情感是诗中最不可缺位的元素。作诗当回归诗之本质:情性。作诗而无情,文饰过多,则文辞欺人也。作诗,切忌为文造情,贵在质实,率直道来。北宋之诗运大盛,得力于“质实”二字不少,即诗风质实有物。所谓有话则长写,无则不写。
诗主情性,从“情性”二字读入,便知诗之味道。
怎么作出有味的诗?
1.诗句要通
要熟悉文言文之运用。要多读古人作品,多揣摩他们的表达方式。诗句要逻辑通顺,便人成诵。
2.认识诗味
以久远之文体写近代之文体,以古体诗之法写近体诗,以古文之笔法写白话文,以写诗之法填词(苏轼多用此法)。
词可媚可庄,但诗不宜媚。诗宜优超越性,超越身份,避免迂腐固陋不堪。写诗不可无趣,不可写成板着面孔说教。在诗里,最好不要去说道理,而是要展现你的情感。诗最大的用处是感动人,以情感人。人难以被理说服,但是可为情所动。
3.如何有诗味?
平日大量阅读,深细揣摩,反复锤炼,学会寄放心情。
诗是人的心声。读诗,即是在触摸别人的心情。我们写诗,是在寄放自己的心情。
何为文心?刘勰在《文心雕龙》的最后一篇《序志》第五十说:“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这个“文心”指的是写文章背后的心意。刘勰还说:“心哉美矣,故用之焉。”我们的诗作文章的主体是什么?是人的心啊。如何通过文章诗作与自己的心志情感表达出来,这就是文心的开启。这个开启,正可以通过属对与作诗一点点激发培养出来。
以下少年属对、诗作部分(由于篇幅有限,仅节选部分作品呈现),正是经过接近一年的积累,我带着常青六年级的少年们在学习创作对联与古典诗歌路上,在他们心中结出来的对联诗作。通过这些作品,可以照见少年文心的开启。
这些作品,犹如颗颗珍珠,又如点点星光,无比珍贵。我将之整理成了一本名为《文心雕龙对联诗文集》的手册,人手一份赠予他们。他们即将走完小学阶段的旅程,这本楹联诗册,也将如摧残的星光照亮少年们未来的人生之路。
(文:人文组/赵光才老师)
【四言对联】
卧听松涛,仰观柳烟(周凌霄)
抚琴品茶,倚窗读书(孟泓池)
亭台望月,楼宇观星(张博艺)
日落西山,月生东海(王墨涵)
【五言对联】
日生碧海中,雨落翠湖上(纵恩泽)
冬雪纷纷落,寒风凛凛吹(李欣然)
寅虎吼声尽,卯兔朝我来(周凌霄)
富贵三春景,平安两字金(胡心辰)
【七言对联】
尽忠尽孝报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胡心辰)
邀君共赏三冬雪,与尔同踏一河冰(张博艺)
卧龙献计安天下,刘备有心济苍生(林子骞)
刘备三顾怀苍生,卧龙出山为明主(纵恩泽)
名士高隐通诸子,卧龙出山献奇谋(桂宗源)
卧龙高隐读经史,孔明兴师伐魏国(冯衍晟)
天开文运胡开文,永不凋谢红星宣(周凌霄)
金兔报喜福满门,瑞气呈祥吉星到(王艺钧)
梅花绽放大寒日,百鸟争鸣春分时(王墨涵)
闲坐窗边读论语 ,不知秋去几多时(李欣然)
【对联合璧】
上联:矢志不移,精卫衔石填海(胡心辰)
下联:普渡众生,唐僧西天取经(叶千与)
上联:万径无人烟,寒冬腊月(王墨涵)
下联:北冥有鱼吟,海浪滔天(周凌霄)
上联:包公断案,扬正气(纵恩泽)
下联:武王伐纣,救苍生(胡心辰)
上联:匈奴南下图中原,无功而返(王墨涵)
下联:诸葛北上伐曹魏,大动干戈(林子骞)
楚庄王的对联
问鼎中原,想夺天下之鼎
兴师北上,击败晋国之军
——王墨涵
楚庄王的对联
问鼎中原,楚庄王饮马黄河
攻晋灭萧,成霸业一鸣惊人
——吴贞臻
退避三舍,为报楚王救助恩(楚庄王)
绝粮七日,兵围陈蔡困孔子(孔夫子)
——胡心辰
【古典诗歌作品】
咏鹅
胡心辰
山上一群鹅,嘎嘎游下河。
白翼分清水,红掌踏青波。
咏鱼
周凌霄
春日暖孵化,夏日成群游。
秋日不常见,冬日在冬眠。
咏梅
林子骞
寒风梅花放,白雪湿衣裳。
月下苦读书,将来报家邦。
天地咏
桂宗源
时空人物易经明,五脏六腑人之灵。
乾坤天地六子证,春夏秋冬四时生。
咏霸主
王墨涵
江河湖海地之晶,风雨雷电天之音。
齐侯楚王成霸业,天意不顺雄主心。
游呈坎古村
桂宗源
粉墙黛瓦群山围,砖壁木顶江水现。
水河碧透点苍松,人间难得几回见。
游徽州
王墨涵
粉墙黛瓦马头墙,古色古香风景美。
山川河流江南景,新安水系穿徽州。
咏寒冬
张博艺
冬来荷尽残,湖上一孤舟。
枯叶飘满地,飞雪夜幕愁。
少年游·山村
桂宗源
昨夜相离,庭前门外,幽山似绿披。
今夜重聚,屋里窗前,寒江碧如痴。
对饮纱帘观残月,江风拂习习。
恰似盛艳几双燕,月光缺,照轻溪。
咏秋月
周凌霄
天心明月楼,遍照我九州。
依它做月饼,治我思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