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4
“艺术的灵魂是个性”,每一幅作品都饱含着生命的热情和独特的个性。作为一名美术老师,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他们完成自己的想法,也正如诗人泰戈尔在诗作中所描述的那样:“你是你,你是那独特的晨光,走遍所有能照亮的地方。”
美术课程是一门充满自由与创造性的学科,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平台,可以让他们体验和感受多种多样的美。我也经常会思考,一节优秀的美术课,到底要如何上?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过于“独裁”,只以专业理念和书本为中心进行教授,而忽略了学生们从不同角度对“美”的审视。这种教学模式可能导致学生缺乏释放情感和自我表达的空间,过度关注技法的掌握,长此以往,可能会削弱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然而,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创作活动放任自流,也可能无法有效促进学生美术能力的提升。因此,这就要求老师需要把握一个恰当的“度”,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深刻认识到,美育应面向所有学生,尽可能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潜力。
在教学中,我会选择基础而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趣味性过程和方法,构建课程的基本框架。同时,为适配不同水平的学生,要丰富课程的层次性,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都能逐步体会到美术学习的特点,构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潜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会根据教学内容,融合各种材料、户外活动、游戏等形式,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这不仅能丰富和深化教学,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发他们用心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增强学习意识。
在教授《向自然借点颜色》这一堂课时,我带着学生先在校园里采摘植物,再学习制作植物拓印,同时,还讲解了植物为何会变色等科学内容,同学们不但能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学习有趣的知识,还能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非遗文化,大家都觉得收获满满。
在课堂中,我还设计了探究型学习活动,结合多媒体资源,鼓励学生自主查阅课程相关资料,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通过自主实践和自我总结学习心得,学生们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交流,合作学习互动。
绘画结束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学生间的互评有助于形成民主的课堂氛围,并在竞争意识的引导下不断进步,拓展思维。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的角色也在进行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而是成为了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我们需要对学生的多样化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规划、组织和协调,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